杜嬷嬷赶忙接过,转递给了江氏。
不止江氏一脸意外,敏心也有些摸不着头脑,太夫人突然提起这事。前世可是没有这一回的,她印象中直到江氏病重,照妆堂里得用的人手也只有那几个。她抬眼看了看太夫人,只见太夫人半倚在几个大引枕上,面上神色颇有些兴致。
江氏只好接过,细细看了花笺。
这张笺子上用簪花小楷整齐地列了数个名字,每个名字后都注了年龄和简要出身,便是江氏这样才回到燕京的,看下来也能对府中人事略知一二。
江氏看了约有半盏茶的功夫,才把花笺交还给杜嬷嬷,说:“依侄媳愚见,小燕、二喜这两个丫头倒是合适。”
太夫人眉梢一动。
小燕是永泰侯府回事处二管事章山的侄女,今年十五,原先在三房做二等丫鬟的活计,三房外任不需要带那么多人手,小燕便留在了燕京。而二喜则是程夫人陪房的孙女,原先一直长在庄户,过了年就到了十三,家里人磕头求了恩典让她入府做事,程夫人身边的陈嬷嬷,正是她的姑母。
这两个女孩子要说有多机灵却也不一定,重要的是她们身后的亲眷在侯府里盘根错节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四房若是要了这两个婢女,起码在府里走动要方便多了。
太夫人呵呵笑了:“你既挑好了,那便是这两个了。”偏过头道:“通知她们家里人,明日叫来府里给四夫人磕头。”这句却是对杜嬷嬷说的。
杜嬷嬷笑着答应了。
太夫人摘了玳瑁眼镜,示意杜嬷嬷收好,而后慢悠悠地说:“算上这两个丫头,照妆堂里也才四个一等丫鬟,一个伺候小姐的奶嬷嬷。”
江氏静听太夫人接下来的话,不料只说了一半,颇有些诧异,虽不明就里,还是低声回了一句“是”。
就听见太夫人和颜悦色地说:“你还年轻,身边没个帮衬的也艰难。正巧我这有个老姐妹,因前年得了贵妃娘娘开恩,出宫荣养,我这个老婆子想着府上姑娘们都大了,若是有个宫里出身的教养嬷嬷指点一番,将来谈婚论嫁说出去也面上有光,就舍了这张老脸请了她来。她平时行止处事最为利落,礼仪也没得挑,因得了贵妃荣恩,倒常有人家上门请她去指点那些要出阁的小姐。
“我那不成器的女儿,远嫁到福建林家,只得了一儿一女,爱得和眼珠子一般。听说她娘我这供奉着宫里的嬷嬷,就急急写信催我把夏嬷嬷送到福建好生教导外孙女。外孙女年前刚出嫁,夏嬷嬷就辞了林家回了燕京。”
太夫人道:“夏嬷嬷是宫里的老人了,燕京城里高门大户的女眷有一半是她的学生。也算是半生奔波劳苦,此番她看在我的面子上准备在咱们侯府留下来长住。”太夫人轻喟一口气,又接着说:“府上的姑娘们,就属敏姐儿年纪最小,你一个人带着她,恐有力有不逮的时候,我便让她去四房帮衬帮衬你,你可愿意?”
--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