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(1 / 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饶是谢辞此刻一腔沉恨,也不禁大吃一惊。

——需知道,当初的十二大将领作证,肯定不能让驻军大将们悉数弃军上京作证的。

他们递上“证据”,再写下亲笔书信,加盖公印私印,之后朝廷遣特使当面问讯,再带把这证据和书信一起带归呈三省及圣上御览。

可现在,谢辞和顾莞发现,在谢家事发两个多月前,谢辞的大表兄和荀荣弼本人就出事了,两印被人代掌!

如果这是真的,那么,难道当初那封亲笔信,是荀逊伪造的?

三层的酒楼,人声鼎沸,呼呼的穿堂西风在耳边掠过,顾莞和谢辞对视一眼,他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。

镖头曹勇抱起两个大酒坛丢在中间的方桌,一掌拍开泥封,奇道:“怎么了两位顾兄弟?”

大家闻言也纷纷笑着说着看过来,七嘴八舌。

镖队交了单,正在酒楼聚餐,在拼桌子。

这镖头曹勇也镖局的少镖主,正是他把谢辞顾莞招进镖局的,曹勇非常赏识这两个小兄弟,尤其是谢辞,路上遇了几次匪,虽谢辞收着但仍然让曹勇刮目相看。

顾莞立即笑说:“这不是听见大新闻嘛,头回来肃州什么都新鲜。这荀总督家也是不容易。”

她没有掩饰,反而大声回答,借着身体遮掩拉拉谢辞,谢辞垂睑遮住眸中神色,大家七嘴八舌说着,去年来过的人都说是啊没错。

顾莞打哈哈,没有继续深度求证,两人把桌子搬过来坐下,这个话题就过去了,顾莞接着就请了一个月假:“我们明儿就去寻我家亲戚。”

这次北上,两人说是一对老来子兄弟,父母已经老死在外又无亲眷,来肃州投奔亲戚。

曹勇忙问:“可要我搭把手?”

“你们亲戚姓甚?”

顾莞笑呵呵睁眼说瞎话:“姓马。先不用了少镖主,回头找不着再寻您不迟。”

“那行,如果钱不够尽管说话!来,喝酒!”

这个话题就这么过去了,考虑过后,两人暂时还把名挂着,顾莞笑

着端起那个有她半个头大小的碗:“喝酒,喝酒。”

……

酒喝过之后,两人就直接和镖队分开了。

沿着大街一路前行,肃州城很大,也很喧闹。

谢辞带路,两人穿过城西往东走,一直走到东城与西城军管区的交汇点,沿着贯穿南北的府前大街走到尽头,即是肃州总督府。

这是一条很热闹的长街,为肃州城中心地胆,除去中间一段为禁行区之外,两端尽头连接的东城坊市街巷皆是繁荣区域。

去年年初朝廷原地募兵令颁下,如今正是募兵的秋季,不但长街两端人车络绎叫卖不绝,连总督府亦人来马出,比平日要繁忙得多。

谢辞和顾莞待了约半个时辰,就等到了自己想要看见的东西。

前方府邸大门冲出两列甲兵,有十几员营将健步而出,翻身上马俱驱于大门前等候,府门护军也开始驱赶大街两端的小贩人车,迅速将禁行区域扩大,整条大街很快被肃清了。

少倾,从总督府出来一个二十五六的赭甲青年,头戴三股红缨的盔帽,腰佩金柄银剑,接过马缰,在卫军簇拥下跨上一匹格外神骏的枣红大马。

那十几个营将立即尾随迎上。

一行人打战马往肃州大营而去。

惊鸿一瞥,很快不见,中央大街很快恢复常态。

谢辞站在原地,午后斜阳刺目,他站在屋檐的阴影下,谢辞半张脸照着日影半张脸昏暗,他抬头说:“荀逊身上的,是肃州总督的佩剑及盔绶。”

而且,这众将候迎簇拥亦都是掌肃州军政大务的一把手总督的待遇啊。

且,观府前卫军及坊市小贩的反应,已然习以为常。

谢辞垂眸思索片刻:“我们去驿亭!”

……

谢辞顾莞直奔城外,很快就找了肃州辖下一个叫関镇的驿亭。

此时已是夜深人静,只有西风呼啸,谢辞顾莞直接跳窗进去,开始翻箱倒柜寻找总督府近年的稽告拓本。

辖下驿亭,有晓谕百姓张贴稽告之责,所谓稽告,即总督府颁布的布告和新条规。

肃州地处边关,经常与外寇交战,

各种新消息变化有时非常之快,战事结束需要安民的、下令配合战事火速迁走的、搜索奸细的,等等等等。

有时候需要速度极快,如关内般只由县衙安排已经不够,于是增设驿亭,务求如臂使指。

这些总督府颁发的稽告,一般都是由文吏起草总督府用印的,但若是极其重要的告令,则会由一把手总督亲自拟写,将拓本分发至各驿亭张贴。

顾莞点燃一盏灯,两人很快从一个樟木大箱找到了历年稽告。

最上面一叠,就是近几年的了。

顾莞掌着灯火,谢辞飞速翻看拓本,前年的、大前年的,甚至去年上半年的,都是荀荣弼苍劲有力的笔迹。

只是到了六月之后,六月初三开始,笔迹一变,明显变成另一个人的了。

笔迹明显劲瘦了些很多,有点像瘦金体。

顾莞咋舌,这人笔法真厉害,果然天才不止一个宋徽宗。

只不过,他们的关注重点,显然并不在这书法上。

一灯如豆,谢辞眸光沉沉如渊:“从这张开始,不是我舅舅的笔迹。”

他之前,一直都是荀荣弼。

添加书签

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