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5章·第155章
顾闲说自己在苏州府学的日子枯燥乏味,实则不然。
他过得有多精彩,只有他的同窗们知道。
苏州本来就是文教昌盛之地,许多生员都是过来走个过场,隔年就给府学完成举人指标、进士指标。
出任教职的人分到这边就享福了,什么都不用做即可纵享考核优等。
这种情况下,府学的学规其实是不严格的,主打一个爱来不来、爱学不学。
当然了,像顾闲这样的好苗子到哪儿都是重点关注对象。
得知顾闲要回来备考到明年乡试,学官们十分欢迎,并且给了他不小的权限,俨然算是半个学官了。
顾闲感念于学官们的关爱,加倍地回报给同窗们,好书好题管够,各类雅集每个月都有,当地名流全给你邀请来——但是月考考不好的不许参加!
你都不学无术了,你还想去丢人现眼?省省吧,回去多读点书!
明朝虽然已经没有行卷之风,但是么,你早早出了名还是有点用的。
比如在最后决定名次的时候,一个美名远扬的考生和一个默默无闻的考生摆在一起,你选谁当第一?那肯定是选个自己听说过的。
所以很多人都热衷于在各种场合刷自己的名气。
最好还能跟本来就有名的人物抱团,组成什么“江南四大才子”“浙江四大家”“前七子后七子”等等小团体,一方面是人多力量大,一方面是可以跟有名的人捆绑,营造出自己也同样有名的声势!
当然,明朝天才必备履历也要记好了:你三岁读书,过目成诵,七岁能诗,惊动郡县,十岁通读经史,十几岁时作的文章已经人人争相传颂!
到这里,你就有资格成为一个略有名气的大明考生了!
顾闲自忖前十几年没有这方面的规划,并没有传扬出什么天才美名,所以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考生,真想一考就中还得多多努力!
王世贞十月葬父之后,便再次回去京师。
顾闲与王宜玉都留在了家中,顾闲全力备考,王宜玉读书写稿,几乎每日都会通信分享所见所得。
每逢初一十五休沐,顾闲在归家见过父母之后还会乘船去太仓寻王宜玉玩耍,见面次数虽大大减少,两个人却都知道这是为了将来更长久地在一起,所以谁都没觉得这样的日子不好。
有次顾闲回到家,瞧见王宜玉正在家中陪小侄女玩,一时有些发愣。
王宜玉笑道:“我与哥哥一起来的,总不能老让你去太仓。”
顾闲十分高兴,亲自下厨给王家兄妹俩做了顿丰盛的午饭,接着便带上王宜玉在长洲县里到处遛弯,逢人就说:“你怎么知道我师妹来啦?”
听得迎面而来的人都忍不住发笑。
小儿女之间的感情就是好。
有王世贞的叮嘱在前,顾闲还真的很享受休沐时随便上艘船就能回家见父母的日子。
他想让妻子送母亲归乡,但母亲认为该让他的妻妾都留在这边,别错过了适合生养的好年华。她还等着抱孙子呢!()
睭年???靟鵏祙?
?想看春溪笛晓写的《食明》第 155 章 · 第 155 章吗?请记住.的域名[()]?『来[].看最新章节.完整章节』()
如今家中诸事是妻子在管,妻妾也算和睦,银钱上虽还是不宽裕,但升官后俸禄也涨了。
顾闲当时听了觉得挺好,至少没再出现妻妾前后脚去世的事。
这在历史上是曾经发生过的,海瑞入狱后儿子早夭,没过几年一妻一妾在同一个月前后脚去世。
御史找海瑞茬的时候就拿着这件事大说特说。
那时的海瑞身边本就只剩一个老母亲以及年幼的女儿,眼看在巡抚任上即将出成果了,又叫人不断地弹劾,顿时心灰意冷地请辞回了琼山老家。
顾闲得知海瑞妻子还活得好好的,本以为没这一茬了。
结果到年底海瑞就被弹劾说他“庇护士大夫”“鱼肉士大夫”。
这个罪名着实新鲜,顾闲听后笑了很久。
想来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,海瑞这种行为确实是背叛了他们这个阶级。
后来主持改革的张居正又何尝不是如此?
只要进行改革,就会涉及许多人的利益;只要有人觉得自己的利益因此受损,改革者注定要成为众矢之的。
海瑞只是个打头的罢了。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